護老博客

樂活易安老服務研究 - 研究報告

嶺南大學健康及社會服務管理(二零二五年三月)

研究背景

隨著香港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長者照顧者面對沉重的照顧壓力。根據《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顯示,照顧者的照顧時數高達每星期62小時。52.4%的照顧者因日常照顧引致勞損,突顯長期照顧壓力帶來的影響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21)。樂活易的轉介服務為長者安排入住合適的院舍,協助簡化搜尋和配對合適安老院舍流程,還提供申請經濟援助資訊和情感支持,以緩解護老者的壓力。本研究目的在於評估樂活易的安老院轉介服務成效,透過了解照顧者搜尋安老院的渠道過程及困難,評估樂活易透過個人化轉介服務如何為護老者提供支援。

照顧者安排長者入住安老院的現況和挑戰

照顧者的現況及困難

在當前社會中,護老者安排長者入住安老院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他們在搜尋過程中面臨不同的困難。首先,在經濟負擔方面,安老院的費用往往高昂,而政府補貼或保險覆蓋範圍有限,讓許多家庭望而卻步。同時,護老者通常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壓力。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顯示,受訪照顧者平日每日照顧8小時,週末及假期增至12小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21)。照顧者的工作量相當於半份至兩份全職工作。面對海量且分散的安老院資料時,照顧者可能難以抽出足夠時間進行詳細分析,進而做出明智抉擇。

更重要的是,護老者在安排安老院時面臨兩大障礙。首先,許多護老者缺乏安老院的專業知識。根據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研究,近九成護老者沒有使用暫托服務,主因是「不認識有關服務」及「擔心被照顧者不適應」 (香港基督教服務聯會,2023)。他們對長期護理品質、入住條件或醫療支援缺乏清晰認識,這加劇了選擇的困難。其次,家庭與情緒問題進一步阻礙決策。護老者常因擔心被視為「棄養」長者而內疚,又憂慮長者在他人照顧下無法適應或未獲妥善對待,這些情緒壓力讓他們在面對安老院選擇時更加猶豫不決。

資訊平臺的挑戰

現有資訊平臺的挑戰在於,它們雖然提供了大量數據,但缺乏整合與過濾機制,無法有效回應護老者的實際需求。現時,護老者尋找安老院的主要渠道包括政府資源、非政府組織的支援,以及網絡資訊平臺。然而,這些管道的實際運作狀況並不理想。根據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2023年的研究,受訪者表示現時香港的長者照顧和支援服務的種類繁多,不同機構的定位和分工太細,導致長者和他們的家人感到混亂 (陳澤群等,2023)。資訊碎片化的問題使各平臺之間缺乏統一標準,難以讓使用者快速比較不同安老院的服務質量。這些問題帶出專業轉介服務的必要性,也為樂活易這樣的平臺提供了發展空間與價值基礎。

樂活易服務簡介

樂活易是提供免費安老院轉介服務的社會企業,致力於幫助長者及其照顧者尋找合適的安老院舍。樂活易擁有全港最齊全的安老院舍資料,並定期更新相關資訊,如:床位空缺數目、職員人手比例、醫療設備等。當中樂活易的服務不但包括免費諮詢和轉介,還提供經濟援助資訊和協助處理入住程序。另外,照顧者亦能透過電話熱線,直接與團隊進行對話,團隊會分析長者及照顧者需求,並提供個人化的選院評估和建議以及院舍服務口碑參考,能夠即時解答照顧者對於安老院相關的疑難。樂活易的安老顧問會陪同照顧者及長者一同約見及參觀合適的院舍,在長者入住安老院舍後,安老顧問會不時探訪並定期跟進個案,以確保長者得到適當的照顧。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向30位成功使用樂活易服務的照顧者進行電話訪問,這些受訪者能夠提供真實的使用經驗和反饋。問卷內容涵蓋了照顧者在尋找安老院時遇到的困難、對樂活易服務的評價,以及樂活易在減輕照顧壓力方面的成效。

調查結果及分析

照顧者尋找安老院的困難

調查顯示,照顧者在尋找安老院的過程中面臨不同內在與外在挑戰。在內在困難方面(見圖一),問卷結果顯示,沒有時間尋找安老院(33%)和經濟壓力(27%)是照顧者最主要的障礙,其次是情緒壓力(10%)、家庭矛盾(10%)和其他(20%)。這些數據主要反映了照顧者在日常繁重照顧責任和高昂費用的雙重壓力下,難以騰出時間和資源進行安老院的搜尋,顯示大部分照顧者在決策過程中都面臨一定挑戰。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一

在外在困難方面(見圖二),「資訊不足」(27%)和「資訊繁多難以抉擇」(27%)成為最主要的問題,與資訊平台挑戰中提及的資訊碎片化及缺乏整合過濾機制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資訊不足」與「資訊繁多難以抉擇」並非完全矛盾,而是同一問題的兩面,現時安老院相關資訊的關鍵細節不足以支撐決策,以及表面資訊過多卻不實用,這表明現有資訊渠道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整合和清晰度,導致照顧者在面對大量分散資訊時難以有效篩選和決策。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二

選擇安老院的考慮因素

在選擇安老院時,照顧者最重視的因素(見圖三)包括「環境」(27%)、「地點」(20%)、「護理能力」(20%)和「收費」(20%)。這些考慮因素顯示出護老者在決策時不僅關注經濟負擔,還重視長者的生活品質與醫療支援,這與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多重壓力來源相符。然而,在接觸樂活易之前(見圖四),照顧者尋找資訊的渠道以「互聯網」(53.3%)和「社工推薦」(30%)為主,顯示傳統資訊來源的分散性與不足,這也解釋了為何資訊繁多與不足成為主要困難。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三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四

家庭矛盾的緩解

調查發現,40%的受訪者在考慮安老院時曾遇到家庭矛盾(見圖五),主要涉及「安老方案」(26.7%)、「院費預算」(20%)、「院舍地點」(16.7%)和「院舍環境」(16.7%)。這些矛盾反映了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家庭情緒問題與決策壓力。在使用樂活易服務的12位曾面臨矛盾的受訪者中,50%表示服務在「非常大程度」(16.7%)或「很大程度」(33.3%)上減少了家庭矛盾。這表明樂活易通過提供專業建議與客觀參考,幫助家庭成員在分歧中達成共識,緩解了因意見不合而加劇的壓力。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五

樂活易服務的成效

樂活易的個人化轉介服務在解決上述困難方面展現了顯著成效。首先,在需求理解方面(見圖六),80%的受訪者認為樂活易的安老主任「非常充分」(40%)或「頗充分」(40%)了解他們和長者的需求(包括院費預算、地點、生活習慣、護理需求及興趣愛好),這表明樂活易能夠針對護老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專業分析,彌補其知識不足的短板。其次,在安老院選擇的匹配度上(見圖七),80%的受訪者表示樂活易提供的院舍選擇「非常符合」(40%)或「頗符合」(40%)他們的需求,顯示服務能有效過濾並整合資訊,幫助照顧者克服資訊繁多難以抉擇的挑戰。此外,70%的受訪者認為樂活易提供的服務口碑參考「非常具參考價值」(33.3%)或「頗具參考價值」(30%)(見圖八),這不僅提升了決策信心,也間接緩解了因資訊不透明而產生的情緒壓力。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六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七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八

在減輕照顧壓力方面,樂活易的服務同樣表現出色。問卷顯示,44%的受訪者認為「提供選院評估和建議」是最大幫助,30%則認為「協助處理入住程序」最具價值(見圖九)。這兩項服務直接簡化了搜尋和決策流程,減輕了護老者因時間不足而無法深入分析的負擔。此外,73.3%的受訪者表示樂活易「非常足夠」(40%)或「頗足夠」(33.3%)解答了他們對院費、資助申請和入住安排的疑問,進一步降低了經濟與資訊障礙(見圖十)。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九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十

結論及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樂活易通過專業的個人化轉介服務,有效應對了照顧者在尋找安老院時面臨的主要內在困難(如時間不足和經濟壓力)及外在挑戰(如資訊不足和過於繁雜)。80%的受訪者認可樂活易在理解需求和提供符合預期的院舍選擇上的高度匹配性,63.3%認為其口碑參考具高度參考價值。此外,服務在提供選院評估建議(43.3%)和協助入住程序(30%)方面的幫助尤為顯著,不僅簡化了決策流程,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40%受訪者遇到的家庭矛盾(50%表示有很大或非常大幫助)。整體而言,樂活易的服務模式在提升照顧者決策效率、減輕心理負擔及促進家庭和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香港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照顧需求提供了可行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基於研究結果,以下建議旨在進一步優化樂活易的服務,並擴大其對護老者的支持:

擴展經濟援助資訊的覆蓋範圍

經濟壓力(27%)是影響照顧者決策的重要因素,但僅3.3%的受訪者認為提供經濟援助資訊是最大幫助。樂活易可主動提供更全面的資助方案資訊,並協助護老者申請相關補助的服務,以減輕其財務負擔。

推廣多元化宣傳渠道

問卷顯示,70%的受訪者通過網絡搜索得知樂活易(見圖十一),顯示線上宣傳的高效性。然而,其他渠道(如朋友介紹9.4%、社工推薦12.5%)的覆蓋率較低。建議樂活易加強與社工、社會福利機構的合作,並探索更多線下宣傳方式(如社區講座),以觸及更多潛在用戶。

difficulties_for_carers.png 圖十一

增強資訊透明度與教育支援

鑑於資訊不足(27%)和缺乏透明度(20%)是照顧者的主要外在困難,樂活易可考慮開發線上教育資源或工作坊,向護老者普及安老院的選擇標準、護理品質評估方法及資助申請流程。這不僅能提升照顧者的專業知識,還能增強他們對樂活易服務的信任度。

參考資料

陳澤群、馮明穗、鄧敏如、劉麗凝與戚居偉 (2023)。香港居家安老面對的挑戰 : 服務提供者及使用者之經驗。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2023,十月) 。四成護老者獨力照顧感高壓 九成人從未使用暫託服務。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21)。 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

開箱 x 實測「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親身試用報告!如何申請?老人家戴銅芯口罩好用嗎?

開箱 x 實測「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親身試用報告!如何申請?老人家戴銅芯口罩好用嗎?

政府宣佈向全港市民免費派發可重用的「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下稱銅芯口罩),據稱銅芯口罩由六層物料構造而成,通過美國測試,更可重複使用和清洗60次。消息一出,坊間有不少專家都表示對銅芯口罩的過濾效能及實用性存有疑慮,並進行了各種測試和實驗去指出銅芯口罩的防疫隱憂和實用問題。日前小編就收到了全城熱議的銅芯口罩,決定也要來身先試卒,以用家角度分享銅芯口罩的使用經驗。就先跟大家報告一下銅芯口罩的開箱過程!
John SmithHead of ACME

「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開箱篇

銅芯口罩包裝在一個頗厚實的透明密實袋內,亦有一次性封口,確保運送的衛生。可是對於日後存放銅芯口罩沒有甚麼作用,相信經歷了幾個月的口罩生活,大家都很清楚外出時存放口罩的封套都只能是一次性使用吧!

透明密實袋上貼有「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的標籤,註明口罩是非賣品。

打開包裝,拿出銅芯口罩,口罩手感挺柔軟,至於外貌是否美觀,就視乎每個人的喜好了。

打開銅芯口罩,看起來與坊間的自製口罩很相似,主要分為兩部份:布質外殼和濾芯,有花紋的一面為外層,配戴時向外,而白色的一面為內層,配戴時貼向臉部。對於長者來說,是挺容易分辨內外的。

 

不過,要分辨銅芯口罩的上下方,倒是困難。銅芯口罩的鼻樑位置並沒有鐵線,那麼怎樣分辨上下方向呢?根據官方說明,銅芯口罩「較彎曲」的一邊是上方;可是隨手拿起來看,要分清哪邊「較彎曲」很不容易,尤其是對於視力較弱的長者來說,特別困難。

究竟銅芯口罩好用嗎?戴起來感覺如何?小編就請來了期待試用銅芯口罩的黃婆婆,為大家連日親身實測「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的長者用後感和重複使用銅芯口罩的清洗情況。也歡迎各位讀者留言分享對銅芯口罩的觀感和用後感!
「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實測篇 + 用後感:(coming soon)
登記領取「CU Mask 銅芯抗疫口罩」: https://www.qmask.gov.hk/reginfo/

家居安老計劃及費用攻略

家居安老計劃不可忽略的十個成功要訣

家居安老是大部分長者的心願,能在家中渡過晚年在他們心目中更是莫大的福氣。根據安老事務委員會在2015年發佈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可行性研究報告,超過一半 (54.5%) 的受訪者表示,即使將來獲分配資助安老院舍宿位,也不會接受,而當中超過一半 (52%) 不接受宿位的原因是現時仍可以在家照顧自己或由家人照顧,不想改變居家安老的模式。

家居安老計劃

居家安老或稱家居安老是大部分長者的心願,他們認為能在家渡過晚年是莫大的福氣。根據安老事務委員會2015年發佈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可行性研究報告》,超過一半(約54.5%)受訪者表示,即使將來獲分配到資助安老院舍宿位也不會接受;當中超過一半(52%)指,不接受宿位是因為現時仍可以在家照顧自己或由家人照顧,不想改變居家安老的模式。

資料來源:安老事務委員會在2015年發佈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

表1:受訪者對現在或短期內入住資院舍的準備

若獲派資助院舍會否立即入住人數%
46845.5
未必會或不會56054.5
總數1028100.0
表2:受訪者不願意現在入住資助院舍的原因(*受訪者可選多於一項)
不願意或很可能不願意現在或短期內入住資助院舍的原因*人數%
現時仍可以照顧自己或由家人照顧29152.0
院舍地點16930.2
家人的決定13624.3
該院舍的服務質素12822.9
其他11019.6

為了盡孝心,實現老人家晚年心願,子女大多會嘗試居家安老,可惜往往因為了解和準備不足,例如居家安老費用遠超預期,結果進退兩難下要轉向尋求院舍支援。那麼準備居家安老到底要準備些甚麼呢?本文將會列出家居安老不可忽略的十個成功要訣,讓大家檢視和衡量居家安老是否可行以及成功率。

十個絕對不可忽略的在家照顧成功要訣

  1. 擁有一間自置物業
  2. 居家安老人力支援要足夠
  3. 家居安老的總開支要較入住安老院便宜
  4. 主照顧者要有喘息支援
  5. 長者要尚未失智
  6. 不用照顧其他老人
  7. 照顧者要夠健康、能承受壓力
  8. 要有會互相打氣、支援對方的照顧者
  9. 長者自己的心態要積極
  10. 長遠要有足夠的資金可自掏腰包

1. 擁有一間自置物業

居家安老第一個先決條件是要有一間自置物業。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家中空間是否足以安全地在家照顧長者至為重要。老人家活動能力退化後,家居環境必須改造。一個充滿障礙物的居所,對於受照顧者與照顧者都充滿危險與不便。即使有足夠的改造資金,租屋戶在改造前一般需要先取得房東允許

別小看長者家居設備的重要,它們可提高在家照顧的可持續性。下表以「中度照顧」的長者為例,列出建議裝置的價格並計算基本在家照顧費用(添置設備):

浴室設備參考價目
可調高沐浴椅HK$ 560 / 張
強力吸盤式浴室扶手HK$ 450 / 把
廁板加高器(5cm /10cm高)HK$ 450 / 個
防滑地墊HK$ 120 / 塊
浴室專用電暖爐HK$ 400 / 座
防滑 / 防反光磚HK$
居家安老費用 (設備)小計HK$
睡房設備參考價目
電動護理床HK$ 25,000 / 張
氣墊床褥HK$ 1,800 / 張
防水床單HK$ 300 / 套
吸濕防水尿床墊(3X4尺)HK$ 350 / 套
居家安老費用 (設備)小計HK$ 27,450
客廳 / 飯廳設備參考價目
防滑 / 防反光磚HK$
扶手HK$
居家安老費用 (設備)小計HK$

綜合上述的基本在家照顧費用,需要「中度照顧」的長者單是用於添置護理設備的支出為HK$ 。

2. 居家安老人力支援要足夠

除了家居設備配套外,亦要為主照顧者提供足夠的人力支援。因應被照顧長者所需的護理程度,需要的人力支援可能包括社康護士、保健員、起居照顧員、陪診員、物理治療師、夜間特別看護、日托中心社工、定期跟進長者狀況的醫生等等。這些人力支援是家居安老一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尤其對於中至高度失去自理能力的長者,居家安老不能光靠主照顧者和替工,還必須動員龐大的支授人力。

下表以「中度照顧」的長者為例,列出基本居家安老費用(人力支援支出):

上門人力支援參考收費(每小時計)提供的護理支援
專科護士(NS)
註冊護士(RN)
登記護士(EN)
HK$ 330
HK$ 280
HK$ 250
※ 傷口 / 造口護理
※ 導管、呼吸機及餵食管與餵食袋護理
※ 腹膜透析
※ 藥物注射及服用等
保健員HK$ 160簡單傷口護理、注射胰島素等
起居照顧員HK$ 130沖涼、換尿片、餵食等
陪診員HK$ 100陪伴就診、攙扶、排隊取藥等
物理治療師HK$ 1,800癱瘓病者被動運動、抽痰、拍痰等

以需要「中度照顧」的長者為例,假設每星期聘請2日保健員、5日起居照顧員,每日6小時、以及每星期2次的物理治療,那麼用於支援居家安老的主照顧者的每月支出:

上門人力支援收費 (每小時計)每星期時數每月時數小計
保健員HK$ 1601248HK$ 7,680 / 月
起居照顧員HK$ 13030120HK$ 15,600 / 月
物理治療師HK$ 1,80028HK$ 14,400 / 月
居家安老費用
(人力支援)
HK$ 37,680 / 月

3. 家居安老的總開支要較入住安老院便宜

正如前文所提及,隨著長者的護理程度需求提高,在家照顧費用亦會隨之倍增。居家安老初期,當長者自理能力仍然較高時,照顧者多數未感受到太多的經濟壓力。但隨著長者逐漸失去自理能力,家居安老計劃亦會改變,產生許多原本預料外的開支:例如當長者變得需要人隨侍左右,照顧者不得不辭掉工作,此時照顧者不單要負責長者全部的居家安老費用,每個月還要預留一筆費用供照顧者使用。對於家庭成員較多的個案,也許還好能應付,若是只有一名照顧者,放棄在家照顧轉為尋找院舍支援將會是更好的方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居家安老費用中最「燒錢」的項目是「夜間照顧」,許多照顧者會認為不需要花這種大錢,但是時間一久,不少照顧者都會累壞身體。由於在家照顧費用花費太高,普遍的家庭經過審慎考量後都會放棄家居安老計劃,繼而尋找院舍,再加上家人定時頻繁探訪,平衡了雙方的情感因素和經濟因素。

4. 主照顧者要有喘息支援

主照顧者即使有巨大的責任感,也必須要有人能夠替補,讓主照顧者有喘息紓壓的空間。最就近的家居安老援手莫過於家庭中其他不同住的成員。請他們每週預留兩到三天回到原生家庭,分擔在家照顧長者的工作。但是真正能讓主照顧者獲得放鬆的選擇,一個是日間中心,一個是短期入住院舍。

日間中心或供短期入住的院舍可以有效紓緩居家安老照顧者的身心壓力。若長者的健康狀況屬於低護理程度,日間中心就已經足夠提供短暫照顧支援;但若長者需要中度甚至高度護理,短期入住院舍便是唯一能頂替家居安老的選項了。在這很常遇到的難題是,長者排斥入住短期院舍。如果「被照顧者」不能讓「主照顧者」擁有喘息的空間,居家安老或在家照顧的夢想是很難長久實現的。

5. 長者要尚未失智

根據近年香港政府數字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當中約有8%患上腦退化;80歲以上的患病率則估計達30%,即每3位長者就有1位失智。而按本地學者研究估計,2039年有關數字將升至11%,估計將有333,000人患上認知障礙,較2009年的103,000人增逾223%。認知障礙症影響記憶、定向、理解、語言等,早期徵狀包括健忘、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等,但往往易受到忽視。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並不適宜居家安老,因為這不但會影響患者,往往會對在家照顧者及家庭造成巨大壓力。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綜合症,影響記憶、定向、理解、語言等,早期徵狀包括健忘、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等,容易受到忽視。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並不適宜居家安老。由於腦退化的長者失去理解能力,失智不但影響患者,更往往會對在家照顧者及家庭造成巨大壓力。

考慮家居安老前請明確知道,長者患有重度腦退化並不適合居家安老,相反住在院舍較住在自宅安全得多。

6. 不用照顧其他老人

人到中年,許多人都已經有自己的家庭,很多時候都為如何妥善兼顧「四大長老」。若主照顧者需要在家照顧多於一名的長者,這種壓力絕對無法持久承受,亦不可能持續付出雙倍精力;尤其對於已經出嫁多年的女兒們,要重返原生家庭接起在家照顧的重擔,可是需要相當時間的適應。只有在主照顧者能專心照顧一位長者的時候,主照顧者才能全心投入居家安老的工作中。

7. 照顧者要夠健康、能承受壓力

這個道理很易明白,照顧者肩負起在家照顧的責任,時時刻刻都要照顧到長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我們不難看見許多主照顧者身心都承受高壓,每天要頻繁地抱長者坐起身、更換衣物、換尿片等,很容易傷了腰背。有些照顧者甚至會因為長期專注家居安老而使血壓維持高水平。照顧者一倒下,長者居家安老的日子也就很可能也會跟著結束。因此,不論照顧者是長者的伴侶、兒孫、或是朋友,都必須要好好顧及自己的健康,才能保證家居安老計劃不會突然中斷,造成進退兩難的局面。

8. 要有會互相打氣、支援對方的照顧者

對於有其他家庭成員幫忙的照顧者,最常出現的支援方式會是其中一方出錢,另外一方出力,由幾位照顧者共同分擔,便能緩和在家照顧的壓力。而照顧者的角色分工,普遍來說都是女兒負責親身上陣照顧,而兒子負責居家安老費用。無論擔當哪個角色,照顧者之間互相打氣、支援、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家居安老的主照顧者,壓力可是不能同等看待的。

若家庭中只有一位照顧者,那麼在家居安老計劃中加入鄰舍互助的一環便十分重要了。在漫長在家照顧的過程中,照顧者必須找到同行的伙伴,一起分享居家安老的資訊與苦樂,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意志在家照顧長者。

 

9. 長者自己的心態要積極

頭腦仍然清晰的長者,當然能感知照顧者的辛勞和苦惱。無論是家居安老抑或院舍照顧,被照顧者的心態和意志都會對照顧者造成很大影響。很多時候長者都會有一句口頭禪:「真想早走早好。」,也許是對於老弱狀態的無能為力感到氣餒,也許是不想拖累兒女,但對於照顧者而言,卻會造成沉重的打擊。

如果長者在居家安老的漫長歲月中無法擁有積極心態,那麼照顧者在長期面對意志消沉的被照顧者時也會很快身心疲累,到時逼不得已仍要尋求院舍協助。

10. 長遠要有足夠的資金可自掏腰包

一個成功的家居安老計劃,充足的金錢支援十分重要。因應長者的護理程度需求變化,居家安老費用可以有極大差距。長者的護理程度越高,在家照顧費用便會越高;長者若需要特別護理,居家安老費用更會以幾何級數倍增。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對家居安老與院舍照顧的支援差別:政府雖然為居家安老的長者提供社區服務劵及醫療劵,但社區服務劵可用於上門照顧的範疇仍然很少,而且需要輪候一段時間,很難服務到中至高度失能的長者;而將醫療劵用於上門診療就「太奢侈」。因此在長遠的家居安老計劃中,照顧者必須預備足夠的資金,彌補在家照顧缺乏的專業人力支援以及必要的裝置費用。

政府對院舍照顧的支援比家居安老要全面得多:例如外展醫生服務,能為院友提供定期上門的老人科內科及/或精神科覆診,讓行動不便的院友足不出戶都能獲得照顧。除此以外,政府近年推出不少免費的到院服務,讓院友能在院舍內獲得免費的西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社工服務。對於無法應付龐大在家照顧費用的家庭來說,院舍照顧看來比居家安老更安全可靠。

結語:居家安老 ≠ 在家善終

在長者居家安老的心願裡,通常還包含了在家安詳去世的願望,但鮮為人知的是,香港法律並不容許「在家去世」。這是由於香港法例規定自然死亡一定要送醫院,如果在家離世則會被視為非自然死亡,有機會要開死因庭驗屍,即需要解剖遺體檢查。顯然這是一個不合理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連選擇死去方式的基本人權都沒有,若香港政府真想推廣家居安老,這似乎會是需要重點關注。

老人院痰濕長者飲食小貼士

當你要去探望住在老人院的親友,記住留意長者體質

特徵

痰多,特別是咽喉部總感到有痰堵著
脷苔厚
嘴裡有黏黏的感覺
上眼瞼腫
額部油脂分泌多
感身體沉重、腹部肥滿鬆軟
胸悶或腹部脹滿

food_ok

健脾利濕,化痰泄濁

•食物例子:赤小豆、茯苓、薏仁、蓮子、 陳皮、扁豆

food_not_ok

油膩、過甜、味濃的食品

•食物例子:奶、油類、甜瓜、花生、醃製、鹵水食物、椒鹽、 子、甜品

陰虛老人宜忌之食物

當你要去探望住在老人院的親友,記住留意長者體質

特徵

口乾咽燥、飲水後亦常感口乾
眼睛乾澀
面部兩頰偏紅
容易便秘或大便乾燥
口唇顏色比一般人紅
皮膚或口唇易乾
感到手腳心發熱,臉上發熱

food_ok

滋陰、清熱、潤燥、補腎強陽、養血

•食物例子:芝麻、烏賊、海參、鮑魚、海蜇、鴨肉

food_not_ok

辛辣、溫性助熱、傷肺胃、燥熱

•食物例子:葱、豉、薑、蒜、辣椒、茴香、咖哩、辣椒、五香粉、肉桂

陽虛老人要注意的飲食之道

當你要去探望住在老人院的親友,記住留意長者體質

特徵

手腳冰冷、怕冷、衣服較別人穿得多

受涼或吃(喝) 涼的東西後,容易腹瀉或不適

容易患感冒

food_ok

多吃溫暖壯陽食物,溫補脾腎為主

•食物例子:羊肉、豬肚、雞肉、帶魚、黃膳、蝦(龍蝦、對蝦、青蝦、河蝦)、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

food_not_ok

生冷、寒性

•食物例子:綠豆芽、豆腐、田螺、白菜、黃大豆、牛蒡根、紅菜頭

老人家食療- 健脾益氣或破氣的食物

當你要去探望住在老人院的親友,記住留意長者體質

特徵

容易患感冒

容易頭暈

容易心慌

容易疲倦

容易出虛汗

說話聲音低弱無力

喜歡安靜、懶得說話

food_ok

健脾益氣

•食物例子:米飯、糯米、扁豆、紅薯、牛肉、豬肉、雞肉、雞蛋、比目魚、胡蘿蔔、香菇、馬鈴薯、蕃茄、薯仔、肉粒湯、魚湯

food_not_ok

冷食、冰凍飲品、油膩、難消化

•食物例子:白蘿蔔

特稟質長者體質及特徵 ( 居住老人院長者適用)

當你要去探望住在老人院的親友,記住留意長者體質

特徵

經常會打噴嚏、鼻塞、流鼻涕

易受季節、溫度變化或異味等而有咳喘的現象

容易過敏 (對藥物、食物、氣味、花粉或季節交替、氣候變化時)

皮膚容易出現麻疹(風團、風疹塊、風疙瘩)

皮膚因過敏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

容易皮膚輕輕一抓就紅,並出現抓痕

food_ok

順應四時的變化,適應氣候的改變

•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如塵蟎、花粉、油漆

•應根據個人的情況制定不同的保健食譜

food_not_ok

•如鼻敏感參考氣虛或陽虛

•皮膚敏感則參考陰虛或濕熱

探望老人院長者可携帶的食品和飲料 - 氣鬱質

特徵

脇肋部或乳房脹痛

多愁善感、感情脆弱

容易精神緊張、焦慮不安

感到悶悶不樂、情緒低沉

food_ok

疏肝行氣,調暢氣機,促進脾胃運作

•食物例子:山楂、菊花、陳皮、洋蔥

food_not_ok

生冷、寒涼、肥膩,難消化,黏膩的食物

探望老人院長者可携帶的食品和飲料 - 血瘀質

特徵

皮膚易有青紫瘀斑(皮下出血)

面色晦暗或容易出現褐斑

容易有黑眼圈

口唇顏色偏暗

容易健忘

food_ok

活血化瘀

•食物例子:白蘿蔔、白背木耳、黃酒、葡萄酒、白酒

food_not_ok

肥膩不易消化、胃氣脹

•食物例子:糯米、鵝鴨、海參、龍眼肉,花膠,豬皮